• LEARN
      Mastery
    • Big Data Engineer
    • Full Stack Engineer
    • Backend Engineer
    • Artificial Intellige…
    • Data Scientist
    • UI/UX Designer
    • Product Manager
    • Business Analyst
    • Entry
    • Career Express
    • CS Fundamentals
    • Project Class
    • Interview Prep
    • Open Class
    • All Classes
  • RESOURCES
    • Events
    • Videos
    • Blog
  • PARTNERS
    • Partner With Us
    • Mastery Programs
    • Discover Talent
  • ABOUT
    • Overview
    • FAQ
商业分析数据科学求职北美求职故事科技趋势程序员面试访谈录计算机科学 All Blog
  • 商业分析
  • 数据科学
  • 求职北美
  • 求职故事
  • 科技趋势
  • 程序员面试访谈录
  • 计算机科学
  • All Blog

Category: 程序员面试访谈录

《程序员面试访谈录》系列

2016硅谷程序员求职访谈实录(二十四)——Turn

2017.09.20
作者:Katie

5月毕业的E同学并没有赶上毕业求职的最好的时期,经过了一段时期的摸索和碰壁。虽然过程曲折,最终E同学也还是取得了心仪的offer,现在广告科技公司Turn担任Date Infrastructure 工程师的工作,开始正式定居硅谷的生活啦! 也许你也和他一样,经历着如何选择公司,如何制定求职策略等等一系列的迷茫,现在让我们和E同学一起聊聊这些话题。 小公司?大公司? 5月毕业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时间段,很多大公司此时可能已经招满,但是即使这样,大家也不能自己乱了阵脚,要仔细评估自己的职业的方向,认真甄选理想的公司。实际上,现在很多生气勃勃的StartUp也开始取代传统大公司,成为求职的热门。对于E同学来说,虽然由于时机等原因错失了几家大公司的招聘,几家中小公司的面试都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E同学同时也说道,StartUp和大公司面试的套路不是非常一样,相对于大公司喜欢考察经典的题库的习惯,小公司的考察则侧重于考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也许反而对刷题熟练度的要求可能并没有那么高。 前端?后端?还是做数据? 另外E同学也提到,在职业生涯的最初规划期,要尽早确立好自己定位和目标。对于他自己来说,虽然从本科到研究生一直都是学习信息系统管理专业,但是真正的决定从事后端开发的方向的时机却很晚,几乎是到了毕业前的一两个学期才确定。而在那之前,由于方向的不确定性,E同学也选择了很多Data方向的课,可以说也是浪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所以说,尽早地明确方向,对于提高做事情的效率以及节约时间精力的消耗都非常重要。 刷题?还是做项目? E同学虽然出身CS传统名校,但是他也认为,由于一开始准备工作时,缺乏策略和技巧,也饶了很多弯路,刷题的时候效率并不高。而毕业来到硅谷这边,和小伙伴一起刷题,包括参加太阁这边的算法小组,集中地有了很多收获。另外一个就是太阁前一段时间BootCamp的训练营也带来了很大的提升,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参与度很强的课程设计,以及和师兄(“太阁‘生长学习法’的创始者,联合创始人,首席吉祥物 “)深入浅出的讲解,E同学认为,对之后的找工作,以及整体思考、学习问题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助益。 至于找工作的策略,E同学总结作为New grads,最重要的还是充实简历和扎实项目经历。E同学自己对上一份实习的评价并不很高,认为含金量不够高,不足以对之后找到工作有直接的帮助和补益,另一方,HR对New grads 的实习经历并不有很高的期待,除非是真的对所做项目有很深入的了解,以及项目本身非常吸引人,在面试的过程中并不会有很直接的影响。与其盲目地去找实习,不如静下心来,认真得钻研手上的项目,公司还是会重点考察算法熟练度以及之前的项目经验。所以还是建议大家抓住重点,不要本末倒置。特别好的实习机会可遇不可求,如果没有很fancy的实习项目也没有关系,扎实基本功,不断的提示自己内在的综合实力,是最重要的。 成事在人?在天? 面试找工作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发生任何意想不到的情况也都是可能的。E同学也遭遇了这样的“乌龙事件”,在一次面试的过程中,他以New Grads的身份竟然参加了Senior Engineer工作的面试,而之前的job Description 丝毫没有提到这一点。稀里糊涂面完了才知道原来面的是Senior title的工程师。莫名其妙被拒绝。另外,遭遇一些传统大公司HR各种不靠谱和低效率的意外情况,都可能会阻碍你找工作的进程和影响你的心情。但是大家要意识到,不管发生任何意料之外的情况,都是非常正常的,不要被意外的情况冲撞了你自己的节奏,要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一步履行。相信每一个勤奋的你都能收到心仪的offer!

Read more

2016硅谷程序员求职访谈实录(二十三)——Yahoo

2017.09.20
作者:Katie

相比于大部分还处在求学或者是刚刚进入职场的同龄人,91年出生的D君,已经在几个月前完成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跳槽。从一家市值1个Billion的独角兽公司跳槽到了Yahoo!,继续担任前端工程师的岗位。因为私下是朋友,初次听到D君跳槽Yahoo的消息还是比较吃惊的,虽然这家IT巨头在业内的地位依然毋庸置疑,然而近几年话题不断,常常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裁员减支的消息不绝于耳,在这样的声势之下,D君为何出乎人意的选择跳槽雅虎呢? “当你在一个地方觉得已经学不到新东西的时候,就该考虑离开了” D君在本科毕业之后就顺利地进入了Z公司,作为本行业内的独角兽,近些年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势,D君在团队内的个人发展也顺风顺水。如果不出意外也许很快就会成为tech lead。然而D君却已经早早地规划好了自己下一步的职业发展——跳槽,去大公司。 一年半或两年这个年限在湾区,是一个普遍的工程师的流动频率。当问到“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该动一动了?”的时候,D君说道,其实并没有特别地给自己限定年限。实际上,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有连个问题的答案非常重要,一个是所谓的personal growth,即在公司中还能不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 ,二是career path,也就是看自己的付出和所获是否相匹配。所以即使Z公司发展前景很好,D君还是坚定地想去一个技术储备更多的地方。 “其实就是想去大公司看看,毕竟不是一个数量级,想看看所谓的大公司究竟是怎样的。”D君还这样补充道。 “富贵险中求” 说起在为什么要选择,D君总结道“富贵险中求”。Yahoo动荡不假,然而机遇却仍存在。在别人在别家公司清闲度日的时候,Yahoo的同志们可能正在打仗。确实,有很多年资较老,开始供养家庭,有了一定生活压力的员工来说,大局不稳,不是一个好兆头,很多人出于追求稳定的考虑选择了离开。另外一部分工作效能相对低的员工,也可能出于被动地离开了。然而,Yahoo却一直有着新鲜血液的输入,这些新入职的员工,和D君一样,有冲劲儿、敢拼搏、充满着奋斗的愿望。 在许多猜测Yahoo未来的传言甚嚣尘上的如今,我很佩服D君出于理性的判断和对自我的认知而做出的选择。他很清楚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该向何处求得。这份明白的心境,对于一个90后的年轻人,其实非常难得。 “雅虎求职的难度有增无减” 另一方面,D君也证实了关于雅虎选人方面的bar在逐年升高,(相较于同行业有偏高的趋势):一方面,梅姐上任以来,雅虎的招聘机制走向了结构化和标准化,流程复杂、难度提高。但是信息却也相对透明,从这个方面讲,是一家很有“开源”精神的公司。另一方面,公司的整体大环境吃紧,选人用人的标准随之变得更高,从员工的选择上,相比于new grads 来说,可能倾向于选择有工作经验的的员工,降低员工筛选的成本。 “有自己的作品,就是你的名片” 至于求找工作的经验,D君谈到,作为前端开发的同学,有职位的特殊性所在。一是刷题的重要性并不是很高(本人只刷到xxxcode的 easy 层面),二是要注意积累的自己的作品。前端开发有自己的Visibility,相对于专注后端的同学,前端同学的作品展示性很高,能在面试中有很大优势。另外一点,就是提早发掘自己专注的兴趣点所在,例如D君就是在自己的第二份实习开始明确了前端的方向,直到自己之后的面试、工作都围绕这个点,所以并没有花很多时间在钻研算法上,实际上避免了很多无用功的浪费。

Read more

2016硅谷程序员求职访谈实录(二十二)——Uber

2017.09.20
作者:Katie

这两年在湾区,论起最风生水起的独角兽,不得不提的就是Uber了。Uber只用了5年时间估值就超过500亿美元,2016年市值飙升到625亿美元。成为近两年求职就业的大热门。当然伴随着飞速的成长速度,习以为常的超时工作,巨大的考核压力、以及严苛的用人标准这些标签都成为Uber在坊间流传的“刻板印象”,那么在Uber实习的真实体验是什么呢?目前还在研究生在读的小C同学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在Uber完成了software engineer 的实习工作,我们就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请小C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Q :觉得在Uber工作整体的感受如何? A : 还是非常享受的。组里的同学都很nice,虽然说一些Overtime Work的事情在很多组确实不鲜见,但是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也是正常的,比起大公司来说,flexibilty没有那么大。但是在整体大环境大家都很有斗志的情况下,倒是也没有很累。,如果大家做完手头的工作,还有余力,都会尽量帮助组内以及别组的同事来完成工作,所以整体的氛围是非常好的。   Q :觉得在Uber的面试过程和别家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A : 个人感觉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像是这样的公司,确实存在出现xxxxcode原题或者变形题的可能性。因为它的需求是偏generalized的方向,考察的内容不那么具体,考察整体的coding水平。当然如果在面试中见到高频、或者是原题,一定要熟练,解题要迅速。对于Uber来说,刷好题是前提条件。除了刷题,每一个组具体的要求都不同。。 Q :Uber现在主要的招聘途径是什么? A : 内推和校招都比较重要。我本人是通过内推途径进入的面试,但是据我所知,Uber有专门的校招program,招收的数量也是很可观的。另外,虽然Uber现在还是创业公司,但是已经进入迅速扩展的阶段,所以除了有经验的工程师,开始大量地招收刚毕业的学生。所以对于New Grads来说,Uber现在是一个很不错选项。 Q :整体的找工作准备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A : 之前其实并没有在工业界的正式经验,这是第一份比较有分量的实习工作。说起我自己的经验之谈,我认为一个是丰富简历、另一个是在面试的时候,即使遇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也不要慌了手脚,被吓到。比如即使是你解题的过程不是很顺畅,也要表现出你在思考的过程,把你的思路讲出来,和面试官保持沟通。 Q :那么对于缺乏工业界经验的同学来说,你有什么准备简历的经验吗? A : 简历对于没有工业界经验的毕业生来说,是展示能力的第一道门槛。尤其是项目方面,Uber很注重你的工作和项目经验是否和工作需求match。学校的学习是一方面,比如有针对性地选某些课程,做好项目。另外,自己有意识地积累项目经验是另一方面,比如太阁提供的一些项目练习就是很好的补充。主动地去寻找项目和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点,慢慢地补充进简历当中去。要有一个持续地优化简历的过程。从“做加法”到“做减法”:从一开始简历空白,无处下手,开始积累经验,每get到新的技能点的时候就去补充或者更新它,到慢慢累积了一定程度,就要开始有删减,有保留,根据具体职位的方向来精简你的简历内容,突出重点的表现方面。 另外就是设计简历的策略的问题,如果是投比较generalized的职位,没有很特殊的技能点要求,可以平衡一下简历的内容,尽量把你的能力展示地比较全面,如果是相似的项目经验或者技术可以选择性的覆盖;相反,如果是有意向进入比较specific的职位,像是这样方向明确的职位,可以有意地把相关的项目的经历放在一起,这样会让match的程度更高。 其实就算是完美的简历也不能保证拿到所有面试,有时我们需要一些运气成分,而我们能够控制的就是去不断优化我们的简历。 Q :实习结束了,觉得有什么收获呢? A : 主要还是集中在Technical side:接触了很多有关开源软件,编程规范性,Code Style方面的知识,对System Design 方面也有一定的思考,弥补了之前的知识点的不足。对自己所做的方向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学到了工业界的常规解决方案。 Q:新生入学应该如何做好找工作的准备呢? 就个人的经验之谈,新生入学需要做的找工作准备就是刷题和优化简历。刷题来说,大家都有各自的方法,付出时间就会有好的结果。然而时间是有限的,从上课的方面来考虑,大体上有两种选课策略:第一种是选择比较重workload的课程,这样简历上可以写的内容比较多,在上课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训练思维,养成好的编程思想,当然这种策略会导致课余时间不足。另一种是选择比较轻workload的课程,留出来大量的时间准备面试和刷题。我个人偏向选择第一种策略,主要的原因是曾经对自己的简历不自信,希望用实在的课程来充实自己的简历。选择第二种策略在时间上有很大优势,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刷题和充分准备。同届的实习生选择两种策略的人都有。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我在面试facebook的时候准备不够充分所以失败,但也因为充实的简历获得了uber的实习。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太多太多难以言说的体会与 收获。所以说,殊途同归吧,只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即可。 Q:整体来说,应该怎样找到好公司的工作机会呢? 在美国待了一年之后,每个人的简历多少都变得比较丰富。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拿到面试和通过面试。不管起点高低,从现在努力都不会晚。我的建议就是调整好心态,主动一些,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拿面试。如果有内推别忘了感谢内推人。拿到面试和面试中,一定要多些真诚,少些套路,有时可能会有意外的守护。面试失败后多从自己角度找原因,有时候运气成分也很重要。如果有很不错的实习,hopefully可以拿到return offer,这样找工作的压力会相对轻松一些,满意的话可以找其他offer去compete,不满意也可以骑驴找马。接offer时要慎重考虑。毕业前早点定下来工作的话,还能省下来时间去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对我来说,学到的技能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Read more

2016硅谷程序员求职访谈实录(二十一)——Google

2017.09.20
作者:Katie

T同学毕业研究生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了Google,目前,他不仅是Google的工程师,也是参与Google招聘体系中的一名面试官。入职Google之后,T同学参加了Google有针对在职员工的面试培训,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学习后,作为独立的interviewer参与面试过程。和大部分崇尚工程师文化的公司一样,Google的工程师在招聘过程出给出的意见举足轻重。小编针对一些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和T同学做了一些交流,下面挑选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和答案和大家一起分享: Q : 从过简历的角度讲,简历上的哪些东西才算是干货? A : 工程师是不用参与简历筛查的,有recruiter会专门负责这个事情。等到On Site面试的时候,反而对简历内容不会的那么卡。像是有些有过工作经验的面试者,可能面试用的简历都一两年没有更新过,其实也问题不大。但是不排除面试官有个人偏好,在面试之前有个大概的印象分。比如我自己,就喜欢那种表现出“程序员的语言风格”的表达,会比较喜欢写了精确具体的技术名词的简历。还可能会关注的方面有在学校做的project是不是impressive,或者是上一家雇主在业内的地位或者表现。但总体上说,这些都只是面试前的一个大概印象,不是主导的因素,主要还是看面试者在面试中的表现情况。 Q :面试结束后的feedback会分那几个维度来描述? A :具体问题的criteria不方便透漏,整体来说呢:整体写代码的水平、数据结构和算法、理解沟通的技巧,还有快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给出了一个问题,需要用到多少hints来解决)。对于有经验的面试者来说可能会涉及到系统设计。另外,就个人而言,还有一个加分点可能就是面试者自己表现出来的对coding的热爱吧,当然这种东西也不能假装,大家表现自己就好。 Q : 有一些同学觉得大公司的面试有题库,有套路,你怎么看? A : 从面试官的角度来讲,确实会有几道高频题是自己经常使用的,但每个人用的题都不一样。有些面试者可能刚好碰巧做过那些题,而面试官可能未必能够每次都看得出来。但是总体来说不推荐大家去准备某一种特定公司的面试题,因为随机性比较太大,每一份流出来的心经也好,别人所说做过的原题也好,并不一定有用。而且我也见过一些面试者做过类似的题,但两道题的要求略有不同,强行套用另外一题的答案导致代码写得乱七八糟的现象,这显然是适得其反。还是应该以不变应万变。 Q : 很多同学提到面试(Coding)过程中和面试官交流需求非常重要,你怎么看? A : 这个问题,总体来讲不要过犹不及吧。沟通是必要的,但是要保证高质量的沟通,比如说把有一些需要说明的ambiguity说清楚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不要为了问问题而问问题,不要把已经说清楚的算法反复解释,或者提太tedious的问题,反倒会浪费时间,给人一种coding速度不够的印象。 Q : 简历过完bar之后,要不要积极找组求收留? A : 当然主动的策略是最好的。对于intern来说,很多情况下要求先找到match的host,才能发offer。所以大家自己通过自己的connection(LinkedIn 或者校友推荐)来找到和自己对口的host是最好的,总比等着recruiter来帮你分配要好的多。 Q : 除了刷题之外,有没有什么面试准备方面的建议? A : 纯粹从找工作面试这个角度来说,建议大家选一些Coding intensive的课。就算自己写的代码对面试中解题思路的直接帮助并不是很大,但是大量的写代码会使得自己积累到足够的经验,时间长了能够把自己的代码质量提高。这些代码质量上的细节其实会在面试中很明显地反映出来,哪怕不是对面试解题思路有直接的提升,也能够很容易地向面试官传达自己基本功的扎实程度。 Q : 面试最tricky的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给面试官”如何回答? A : 这个问题按照大部分公司的招聘的流程来说,是一定要留时间让面试者提问的。但是不用太纠结,一般不要问太奇怪的问题都不会导致减分,同样的,靠这一个问题来给自己加分也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Q : 面试的标准流程? A : 开场1-2分钟,介绍自己project 5分钟,coding 30 分钟,问题对答5分钟,一共就是45分钟,是一个比较标准的面试流程。 Q : […]

Read more

2016硅谷程序员求职访谈实录(二十)——Infosys

2017.09.20
作者:Katie

2016年的硅谷程序员面试大军中有你吗?你是不是也想知道今年在硅谷正发生着怎样的求职故事?太阁实验室带着和大家同样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程序员面试访谈,访谈的嘉宾都来自我们卧虎藏龙的太阁x社区。这里没有夸张的吹嘘,有的只是故事主人公和我们想和你讲述的求职故事,并分享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 小Y同学是一个喜欢游走四方的小美女,目前已经在湾区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开始了全职工作,然而今天和我们分享的,是一段她去年在印度著名的外包公司Infosys的有趣实习经历。 Infosys是一家总部的印度班加罗尔的一家全球技术服务公司。连续几年位列全球财富100强。Infosys在超过30个国家提供商业咨询、技术、工程及外包服务,并且在多地设有办公室。和许多跨国公司一样,Infosys向在校学生(主要是名校)提供在境外的实习机会,令他们能够提前体验海外工作,同时也对于本公司PR的一个重要手段。 翻看小Y的朋友圈,走南闯北,天地辽阔,美景中尽是她美丽的身影,其实很难把她和传统的理工科学霸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说起一年前Infosys的实习经历,小Y谈到,面试不难,但是由于当时上手的reserch项目所用的技术比较偏门。自己也花了不少的时间在学习技术上,虽然艰难,但是也可以算是一次探索新领域的经历。 项目开始之后也并非一帆风顺,最开始小Y发现被分配的组其实自己并不喜欢,但是经过和manager 的深入交流和积极争取,最后还是如愿被调到了自己更喜欢的方向。其实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很多最后收获了很好的工作的体验的同学的一个共性就是敢于表达真实的自己,他们往往对于自己真实的兴趣点更加坚持、执着,如果一开始并没有被调到最喜欢的组,他们往往都会据理力争、或者是努力的证明自己,争取转组的机会。而很多不敢开口,或者跟本无暇细思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的同学则会陷入焦虑和低效率的工作状态中去。敢于表现、敢于争取,这值得每一位初入的职场的同学们反思。 另一位毕业于国内top2大学的同学也曾在Infosys有过暑期实习的经历,认为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以及社交的机会,通常Infosys都会组织一些专门由实习生参加的活动,如讨论班、讲座、午餐等等;实习生自己也会经常聚集在一起,尤其是1:1的男女比例更是滋生深厚“革命友谊”的温床。当然,实习就是工作,Infosys提供的项目机会相对会比一般专门供实习生体验工作的“水”项目不一样,基本是很接地气的,项目的实用性很高。 “Infosys的面试难吗?”在采访中我问道,小Y同学语气轻松地说,基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比如python、java基本足够cover了,面试的时间也不长。虽然和自己之后的工作、面试并没有非常紧密的关联,但是确实一段非常有趣、值得回忆的经历,另外在项目获得的独特的生活的体验、teamwork的经历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本。总之是一段非常愉快颇为愉快的经历。 可以说,Infosys的实习项目是有目的地针对全世界的名校学生的偏PR性质的工作机会,所以从项目体验到个人的薪资待遇都是非常可观的,再加上难得的在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的工作机会和在世界一流企业历练的工作体验,对于对自己的能力或者母校Title都颇有自信的同学来说,不失为一个暑期实习的好方案。 本文作者:道奇君,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访问官网 http://BitTiger.io 或关注 “论码农的自我修养” 微信公众号:bit_tiger

Read more
Sign up for BitTiger’s blog newsletter!

2016硅谷程序员求职访谈实录(十九)——华为

2017.09.20
作者:Katie

2016年的硅谷程序员面试大军中有你吗?你是不是也想知道今年在硅谷正发生着怎样的求职故事?太阁实验室带着和大家同样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程序员面试访谈,访谈的嘉宾都来自我们卧虎藏龙的太阁x社区。这里没有夸张的吹嘘,有的只是故事主人公和我们想和你讲述的求职故事,并分享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 华为小S: Software Engineer Intern 暑假不在家里蹲 假期就快过去了,大家都做了什么?今天暑假没有了《还珠格格》,《西游记》和《白娘子》,让我们用什么来填补这段空白? 同在北美,有的人北极溜冰,有的人下海抓鱼。但还有一群人,他们深切明白,作为研究生,第一个暑假,也就是最后一个暑假。他们积极投身intern事业,为来年的找工作积累砝码。 本篇的主角小S 就是其中一员。新年伊始,大部分同学还在计划春假行程的时候,小S就开始了默默投简历,找实习的进程 。然而,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是小S 的短板。几轮简历投下来,他只收到为数不多的几个面试,而且大部分是初创公司或中小型公司。眼看就快放暑假了,小S也有些开始紧张。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他加紧找实习的同时,也开始刷题,努力完善自己的project. 巧合的是,一个朋友传来了华为正在招实习的消息。小S抓住机会,第一时间联系了HR, 并且顺利拿到onsite 机会。在面试的那天,小S的主要考官是两个senior engineer. 因为都是组内成员,对实习生的要求十分明确,大家主要围绕小S的project 讨论相关的技术。“其实我觉得这次面试很接地气,正好我之前的project 和他们的方向很符合,大家都聊的很开心。”一眨眼,小S的暑期intern已经快结束了,会想当初找实习的波折,他总结了几个关键点,供大家参考。 1. 时机: 每年8月份开始到年底是找明年fulltime和intern的黄金时期,这段时间大公司都会开始放出的明年的职位,要抓住这段时间,集中猛攻。 2. 人脉: 如果有认识的朋友刚好组里正在招人,朋友也愿意帮你多多推荐的话,获得offer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如果找工作的时间很紧或者不在黄金时期找工作,就需要多采用这种方式了。平时多参加活动多交朋友也是很重要的。 3. 刷题: 前面两个都是为了获得interview的机会,刷题是为了拿offer。虽然个人不喜欢这种类似于高考的形式,但是没办法,大家都是这么面试的。不过刷题还是很练基础功的,对于转专业的同学,刷题可以很快提高你的coding能力。另外时机还是很重要,最好是在每年8月前花一两个月时间把刷题克服掉。 4. 项目: 做project不能保证有offer,刷题才能保证offer。但是project做得多做得好可以让你有更高offer package和更好的职业发展。说到底公司招人还是要用的,刷题重要,不过intern能不能拿到return offer,fulltime能不能拿到好的package,工作了能不能升职加薪,最后还是要看做project的能力。同时,做project 最好与自己的兴趣结合,成果不一定很多,但要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如果有创新或者出彩的地方那就更好。

Read more

2016硅谷程序员求职访谈实录(十八)——Adobe

2017.09.20
作者:Katie

2016年的硅谷程序员面试大军中有你吗?你是不是也想知道今年在硅谷正发生着怎样的求职故事?太阁实验室带着和大家同样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程序员面试访谈,访谈的嘉宾都来自我们卧虎藏龙的太阁x社区。这里没有夸张的吹嘘,有的只是故事主人公和我们想和你讲述的求职故事,并分享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 想做就做,Marketer在硅谷的coding梦 来自湖北的小S同学在成为Adobe Software Engineer之前,竟然有着丰富的Marketing 和 Project management 经验,在问及选择转专业学习软件工程的契机,小S爽快的答到,“因为喜欢硅谷啊,天气很好,很想在这里工作。” 说起初入学时开始大跨度学习时的艰难,小S倒也不以为意,“我骨子里还是个理科生”。的确,从清晰流畅的表达思路、言谈中透露出的笃定果敢的个人性格可以看出,小S确实是有着典型的理工科学霸的特征。另外,本科阶段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也为她打下了深厚的理工科思维方式烙印以及一定的编程基础,也对小S之后的转专业之路有一定助益。 笔者自己来湾区之后见到很多从文科专业或者背景转行CS或者Data方向的同学,其中不乏向小S这样的漂亮小姑娘,能够坚定地放下之前走过铺垫好的道路大跨度转专业的人,骨子里都有一种倔强,特别自信、或者特别想赢。当然个中辛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像是小S这样有着一定根基的理工科学术背景况且说到一开始还是跨度太大、非常的煎熬,何况纯文科背景转来的小伙伴们。只能说,在大神云集的硅谷,每个人的奋斗都不容易,不论你是从头开始,还是本身就身怀绝技,但愿不忘初心,一路都自信满满地走下去。 拥抱变化,保持学习的热情 虽然入组的过程并没有更多波澜,但是入组之后小S开始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自己擅长的语言其实是Java,在面试阶段也说好了负责后端的项目。然而等到真正入组之后,发现后端的项目也已结束,组内商量让她转做前端,不仅如此,用的也是她并不熟悉的JavaScript。“一开始难免不panic的” 她说,但是心态要很快调整好,并且快速的开始投入学习。入组的头两周,属于适应和学习期,小S并没有完全把时间花在学习技术上,而是用了很多精力在和组员交流、讨论、确定需求,确保快速高效迭代,同时也尽快将技术上手。能够不埋头技术,而是积极地involve到团队中,确保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个人提升都能最大化,我认为是小S明显优于常人的一点,相信和她多年的项目管理以及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所积攒的沟通、协调能力这些soft skill有很大关系,也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组里的同事都非常好,他们都很有耐心,很愿意教我。” 小S很快在组内如鱼得水,有很强的归属感,也表示希望毕业之后能够加入这个Adobe的大家庭,可见确实是在这里拥有了一份愉快的工作经历。谈到之后的发展,小S说,应该会留在硅谷吧,我喜欢这里,上班可以穿牛仔裤T恤,还有科技公司工作的氛围。 看到小S的履历,有四方求学的精彩,还有大幅度跨专业的工作经历,委实令人羡慕,相信和她敢做敢为,说走就走的性格是分不开的。真正的自由,是能够靠自己的力量选择的自己的生活,之前跨专业的努力也好,为了找到工作日日夜夜的刷题、准备的日子也好,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另外Adobe作为世界的领先数字媒体和在线营销方案的供应商,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体积冗大,有很多大公司尾大不掉、效率缓慢的通病,据说全球的雇员人数不超过15000人,公司的氛围也非常亲民、愉快。另外,从招聘人员的Preference 来看,也更加多元,除了CMU,Stanford这些传统名校,很多Local的生源也会照顾。值得同学们多多关注,可以尝试报考。 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Read more

2016硅谷程序员求职访谈实录(十七)——Cloudbrain

2017.09.20
作者:Katie

2016年的硅谷程序员面试大军中有你吗?你是不是也想知道今年在硅谷正发生着怎样的求职故事?太阁实验室带着和大家同样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程序员面试访谈,访谈的嘉宾都来自我们卧虎藏龙的太阁x社区。这里没有夸张的吹嘘,有的只是故事主人公和我们想和你讲述的求职故事,并分享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 就读于东岸某藤校的小Z同学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在一家叫做CloudBrain(机器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处理服务提供商)的Startup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实习经历。 不同于其他公司招聘的常规流程,小Z并没有参加从OA到onsite的一系列面试,通过内推获得面试机会的她发现公司的项目和自己手头一个项目所用的Stack非常符合,于是一拍即合,顺利入职。作为自己在工业界的第一个实际工作经历,了解到实际的开发流程到底是怎样。小Z觉得颇有收获,比起昔日在学校中一些小项目的练习,收获到一份更有分量的实习。另外,作为Startup,活泼的氛围、高效的工作以及很强的参与感都是在小公司实习的美好体验。 一开始听起来似乎小Z拿到这份工作非常轻松,并没有过五关斩六将一路刷题,但实际上小Z是一个做事非常用心的人,帮她拿到面试的这个project,一开始是放在Github上,后来她又自己拍了视频来present自己的内容。 说起找到这份工作的渊源。还要最早追溯到太阁这里,小Z说,项目的原型是最初太阁发起的一个MiniProject(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访问我们的官网bittiger.io)参考了tutorial 之后,自己又完善了功能最终完成了这个Project。关于项目的选择,小Z也推荐的一些线上比如coursera这样的网站自主选择项目,或者利用学校的资源,和导师积极沟通看有没有拿项目来做的机会。 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Read more

2016硅谷程序员求职访谈实录(十六)——从Apple到Yahoo,再到硅谷Startup

2017.09.20
作者:Katie

2016年的硅谷程序员面试大军中有你吗?你是不是也想知道今年在硅谷正发生着怎样的求职故事?太阁实验室带着和大家同样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程序员面试访谈,访谈的嘉宾都来自我们卧虎藏龙的太阁x社区。这里没有夸张的吹嘘,有的只是故事主人公和我们想和你讲述的求职故事,并分享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 Bill.com full-time: Software Engineer 小F 小F对自己的评价是有毅力,可是觉得自己的办事效率有待提高。我们来听听职场经验丰富的他在2016有着怎样的求职故事。 2012年小F来到了硅谷,算来也是有了3年多的工作经验,在硅谷算是我们的大哥级人物了。来硅谷之前,和很多跨专业来美国读CS硕士的同学一样,小F一边鏖战于作业之间,一边刷着题找工作,不同的是当年Leetcode只有120道题。以在Apple的实习为跳板,小F开始了在硅谷的第一份工作。 在Apple的实习过后,小F回到位于东海岸的学校,找工作的阶段还是希望可以回到硅谷。在刷了80多道题后,小F去面了雅虎。虽然这个时候Leetcode的题的数量和遍数准备的还不是那么充分,可是小F很聪明的通过一题多解赢得了面试官的好印象。小F说面试的时候,如果心里有多种解法,就要和面试官做好沟通,简单明了说过思路过后,看面试官喜欢让自己写哪种。不过小F也提醒大家这个也因公司而异。比如Facebook喜欢快且bug free的写代码风格,Google更讲求答题背后的逻辑,侧重考察推理过程。所以,面试还是要投其所好的。 谈及在雅虎的经历,小F说整个公司给人的感觉是有点乱,无论从组织上还是工作上,随着公司收入的下降,这个情况就更是如此了。果不其然,小F在雅虎也经历了一场裁员。于是,他又回到了刷题面试的大军。相对于学生时期的面试准备,这一次的找工作小F就显得得心应手很多。180多到的Leetcode题目,他整整刷了四遍。他还特意提到,刷题的第一遍至关重要,在这一遍中,要把题目搞透彻,明了题目背后的推理逻辑,这样在后面几遍中自己对题目也会有比较深的印象,所以是事半功倍的良策。 经过一番努力,小F这回选择了一家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http://bill.com。他介绍说,这是一家finance-oriented,business driven 的公司,主要用SAS,和银行打交道。作为engineer的职位,主要从事的是支持性的工作,需要阅读PM document来明白一个项目的规定和需要做的feature。可是这样的公司的特点在于安全和测试需要做的非常靠谱,因为每一个操作交易都有可能涉及动辄200多个亿的公司利益,所以应尽量避免bug,有bug就要马上修复。这和他在雅虎的经历就很不一样,在雅虎广告组的时候,一个bug出现了,顶多是广告show不出来,问题解决了广告再放出来也不会涉及太大金额的损失。 小F不愧是经验丰富,属于我们采访过的为数不多的兼具大公司和小公司工作经验的人。我们聊到了在这两款不同公司的经验,首先在工作体验上,小F说小公司可以给人很多全面的锻炼机会,从design到deliver。像http://bill.com里有很多年龄大、经验丰富的华人和其他同事,他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而大公司培养的往往都是专才,遇到像雅虎这样有些混乱的公司,学多学少完全要靠自己了;在绿卡申请方面,小公司资金有限,申办绿卡的律师经验也有限,有时也不愿意花费太多的人力和财力在帮员工申请绿卡上,所以宁愿招不用解决身份的人群。而在这方面,大公司就是一个优势了,申请绿卡的人多,专业的律师团队也有经验,比如Google就可以帮以前物理、化学、材料等专业的码农申请到绿卡;在股权方面,小公司往往是给option(期权),即使期权再高,如果不上市也只是一纸空文。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独角兽在临近上市前会裁员的原因之一。小F说自己有个朋友,就是在Twitter上市前被裁员的,想来公司也是有些不近人情了。 小F说自己是属于很有毅力的那种,他通过MOOC平台自学了7门与program相关的课程,从前端到后端方方面面。可是后来反思起来他觉得自己还欠缺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需要通过思考来提高办事的效率。现在又开始刷题准备换工作的他,就非常注重在这一点上的改变。小F加入了由太阁实验室举办的Bootcamp。谈及“课后感”,小F说他非常受益于两点:第一,课上内容干货满满。生长学习法倡导的“不用概念解释概念”很好的打破了传统教育的误区,这也恰巧弥补了小F自己的短板。其实,传统意义的大学一堂45分钟的课程内容,往往10分钟就可以讲完,可是绕来绕去都没有深入到知识背后的逻辑。太阁的课程对于小F来说算是一种补课,课程中将计算机学科的相关进行知识梳理,既讲基础,又讲逻辑,深入浅出,全面细致;第二,课下讨论开阔思路。小F把自己之前的刷题方法总结为“硬刷”,也就是解不出来就看答案,然后背过答案。这种办法相信很多人也都用过,其实弊端很多。它破坏了大家推理思考的过程,虽然记住了如何解答,可是并没有真正将方法消化,在面试实战时,遇到新题或者变化过得题目就慌了。与这种方法相反的是通过小组讨论,探索思路,然后再亲自把题目做一遍,这样经过逻辑推理的思考过程,在面试中就可以变通的来解题了。 最后,小F介绍说,有工作经验的面试者在偏技术的面试中会被问及工作经验,做过的项目,考官会喜欢问的比较细致,来考察你是不是真的明白自己做过什么。而如果是面管理岗,比如principal和team lead之类的职位,就会更多的关注behavior question的提问。小F说这段时间还是想沉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刷题,等觉得自己准备好了的时候,他希望可以把面试集中安排,厚积薄发。祝他好运! 采访心得: 1. 刷题不仅仅是数量的积累,更是一个思考推理过程的培养。明白题目背后的逻辑助你事半功倍; 2. 大公司 or 小公司,that’s a question。职场中我们每天都面对选择,多方面考察来定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在乎的是什么; 3. 既然一心执念来到硅谷,便只顾风雨兼程。 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Read more

2016硅谷程序员求职访谈实录(十五)——Thumbtack

2017.09.20
作者:Katie

春季入学在赴美攻读master学位的同学中并不是主流,由于入学和毕业时间点的不同,春季入学的同学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时间,如何早作安排和筹谋呢?在今年就业情况略显低迷的大背景下,出身CMU ECE专业的小D同学在今年5月毕业之前,就已经找到了心仪的offer,顺利在7月入职,算是一位努力的幸运儿。(查看更多精彩,可参阅太阁x社区) 预则立,早做筹划 小D谈到,作为一名本科学习电子工程的转专业同学,从决心转专业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是一条艰辛的道路。“转专业的一个原因是写好一个程序很快就能得到反馈,很有成就感;另一个原因是近几年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当然,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在美国互联网行业提供给留学生的工作机会远远超过硬件行业。”,相信这也是很多同学转专业的原因。 转专业所付出的努力也是巨大的,“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熬下来呗,坚持下来就好”,小D回忆起一年半的求学生涯依然感慨。虽然在重压之下,但是身边的师友、同侪的勤奋和努力都在激励着小D,在大环境的熏陶下,跟课,做项目,刷题,在Linkedin, 论坛上找内推,面试前逛论坛,刷面经。 说起最后的求职经历,让我有些讶异的是,小D从来没有工业界的实习经验,直接就靠实力拿到了offer。“你觉得求职这一路还顺利吗?”我问,小D轻描淡写的说,恩,基本很顺利吧,“身边的同学现在基本百分之九十都找到工作了,一是因为CMU的氛围很好,每个人都很努力,很刻苦,另外学校的reputation不错,拿面试相对容易一些”。话虽说的轻松,想来这其中付出的辛勤和努力也许也难为外人道吧。 然而,在茫茫的求职大军中,自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就职率90%”那个团体中的一员,但是确立目标、坚定执行、寻找同伴、早做筹谋,确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与诸君共勉。 小而美,startup魅力无限 谈到为什么选择这家位于旧金山的创业公司,小D同学谈到,一是出于欣赏的工程师团队,很多工程师毕业于Stanford, CMU, MIT等CS名校,并且拥有在Google,Facebook, Linkedin, Microsoft, Twitter等大公司的工作经验。二是看好公司的business model, 与Yelp、Angie’s List这些竞争者不同的是,T公司会根据用户提供的一系列信息为用户寻找最合适的服务商,极大节省了用户在网上搜索信息的时间。该公司从盈利模式,到内部结构都让人耳目一新,已经完成E轮融资,在业界展露头角。“美国人每年在本地服务上的投入预计有7billion,我们公司只占据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说到对公司的前景,小D还是满怀期待。 (美食也是决定“卖身”的一大理由) 面试的流程和大部分公司一样,从OA到电面再到onsite。公司很快给了feedback,在package谈妥之后小D就很快决定“卖身了”。这也是startup的另一个好处,hierachy较少,决策流动很快,使得面试者能够很快的得到反馈。另外startup公司也很尊重求职者个人的preference,小D在入职前如愿挑选了和自己的兴趣点更加契合的组。 BONUS:小D同学透露,公司最近在扩大工程师队伍,欢迎私信,我们会为你牵线搭桥的。

Read more
Next Page »

About

BitTiger is the lifelong learning platform from Silicon Valley.

  • contact@bittiger.io
BitTiger Careers

Follow Us

Legal

Privacy Policy
Terms of Use
Terms of Service
Code of Conduct
Copyright Policy

All Rights Reserved ©2017 BitTiger, Inc.